山丹县,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重镇,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各族儿女共同演绎着民族大团结的华章。近年来,山丹县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交通先行”为原则,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民族团结双融共建,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力实现路通业畅民心聚的良好氛围。
贯通城市“毛血管”,连接各族群众“三交线”。山丹县坚持“打通断头路、改造破损路、新建民生路”的整体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结构,补齐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改造永宁路、滨河路、丰收路等道路,同步贯通老军路、红寺湖路等5条“断头路”,全县共建设乡道310.2公里、村道1237.57公里、自然村组道路335.89公里,切实解决了各族群众出行“堵点”问题,一条条“连心路”方便了各族群众出行,畅通了城乡发展动脉,增进了各族群众之间了解和交流,增强了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描绘出各族群众携手奔向“路通人和”的幸福新图景。
畅通县域“微循环”,织密互嵌共融“三交网”。山丹县结合空间、土地、环境等生态资源,精心规划公路路线,着力畅通县域交通“微循环”,建设了S315线花草滩至焉支山景区公路、S301九条岭至瓜州公路(马场四场至三场段)、S590线山丹至马场二场二级公路等公路,以路为媒连线成面,将沿线的焉支山景区、如意花海、山丹马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特色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充分展示山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凸显古韵山丹文旅亮点特色,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共同的历史文化气息,激起各族群众的共同记忆,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和景区人气双提升,助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走深走实。
打通对外“大动脉”,构建共富共享“三交圈”。按照“先易后难、先通后畅”的原则,千方百计盯政策、抢机遇、筹资金,大力推进交通项目建设。全县已建成高速公路93.76公里、国道130.56公里、省道130.14公里,兰张三四线铁路(武张段)项目、S52金山高速、S54永民高速正在加速建设。项目建成后,全县将形成四通八达、内畅外联、路景相融的交通运输网络,充分发挥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中纽带作用,拓展各族群众交流圈,拉近各族群众情感距离,提高各族群众生活质量,让各族群众进出有好路、产业有出路、致富有门路,为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提供有力支撑,切实形成各民族互助互进的发展新局面。(通讯员 陈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