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立足资源禀赋,深挖特色优势,持续壮大“羊薯草菜马”五大富民产业,不断拓展现代农业物理、技术、加工转化、农业资源价值衍生、市场化品牌化、深化改革“六个空间”,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
眼下正是芦笋采摘的好时节,走进陈户镇岸头村芦笋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钢架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大棚内,一株株翠绿的芦笋破土而出,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工人们正忙碌地穿梭其中,熟练地采摘、分拣、打包,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陈户镇岸头村芦笋种植基地工人在装运采摘的芦笋
“一个钢架大棚能采收500多公斤芦笋,今年产量特别好,预计能采收40吨左右,价格在每公斤8元,今年采收完预计收入将近40多万元!”种植户陈正安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话语中满是对芦笋产业的信心。
农产品精深加工一头连着农业、农村,一头连着工业、市场。山丹县大力整合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着眼“补链、延链、强链”,持续完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甘肃神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基地种植、原料收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公司实施的果蔬精深加工项目主要利用果品、蔬菜加工新技术对果品蔬菜进行速冻、切丁、包装。“我公司每年加工能力是3万吨,主要销售方向是欧洲和东南亚。经过精深加工之后,会使蔬菜附加值比普通蔬菜销售提高一倍以上,每年的产值可以达到2个亿以上。”公司总经理宁巨忠介绍道。
神禾农业果蔬精深加工基地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是根基,品牌是引擎,生态价值不会自动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必须通过产品化、品牌化、市场化的商品和服务进行引领和转化,品牌才能更好地解决“卖”和“引”的问题。近年来,山丹县全面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加快农产品品牌培育,以富硒品牌创建为重点,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4个,认定“甘味”农产品品牌9个。编制《山丹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年)》,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农产品富硒绿色认证,丰富富硒农产品的种类,成功将清泉镇2159亩天然富硒地块认定为我省首块天然富硒土地,为下一步发展富硒产业,走差异化乡村振兴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丹羊肉远销四方,获国家地理商标保护认证
“今后,我们将立足山丹县独特的自然禀赋与区位优势,持续深耕芦笋、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标准化种植,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推动鲜芦笋向冻干制品、芦笋茶等多元化产品升级。同时,深度挖掘丝路文化、边塞文化内涵,以文化赋能农产品品牌建设,创新‘线上直播+线下展销+文旅融合’的营销模式,搭建全方位、多层次宣传矩阵,让山丹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家门、发往全国。”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乔胜德表示。
山丹马场播种燕麦草
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也是突破农业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2025年以来,山丹县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芦笋种植基地等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带动产业全链条规模化发展。全力支持天泽农牧、普瑞拓等企业建设饲草良种繁育基地,持续做大芦笋产业,力争全县马铃薯、饲草、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3.5万亩、35万亩、5.9万亩,肉羊饲养量突破112万只。加快现代种养循环产业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推进千亩芦笋、千峰骆驼、万头肉牛等戈壁农业、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力争骆驼饲养量达3000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万亩以上。同时,围绕马铃薯、肉羊、高原夏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全力支持县域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升级改造,提高羊肉分割、蔬菜预制菜、马铃薯全粉等市场终端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3%,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钱大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