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广网日期:2025-03-03
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南靠祁连山、北依合黎山和巴丹吉林沙漠,狭长独特的地域地形构成了天然的种子繁育隔离屏障,是玉米制种生产“黄金”区域。
近年来,甘州区立足“一屏三地”功能定位,深化玉米制种优质基地资源竞争性配置改革,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五化”基地水平,加快推进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玉米制种产业创新高地,为持续叫响做靓美丽宜业“诗意甘州”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育好良种 带动农民增收
只有集聚土地、种源、科技等种业要素,才能让制种业“从大到优”,为此甘州区深入推进优质基地资源竞争性配置改革。
所谓竞争性配置,简言之,就是将制种企业根据实力“定位”,基地按优分配,用“无形的手”清退“小作坊”,推动制种迈向“一村一企、一村一品”,实现基地面积、产量产值、群众收入稳步提升。
为稳步提升经济效益,甘州区以建良田、优基地为导向,实现制种基地“高标准农田”100%覆盖,建成高标准智能“五化”基地2万亩,推动优质基地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基地面积、产量产值、群众收入稳步提升。
育种研发 助力农业强“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基于此,我们成立国家玉米提升项目西北科研中心,派遣最强有力科研团队,为张掖玉米种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张掖登海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慧说。
甘州区积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支持玉米种子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合作,投资建成登海种业西北科研中心等玉米种业科创平台3个、德光农业玉米研究所等研发机构9家,张掖市金葵花种业公司成立甘肃省首个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工作站,登海种业首次尝试在北方建设高标准智能人工气候实验室,实现在北方加代种植试验,推动“北繁北扩”持续迈进,玉米制种产业取得专利等科技成果达300多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先后培育国审、省审玉米新品种331个,引进培养技术人才300多名,制定行业技术标准20项,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农业社会化 促进土地增效
该镇统筹吸纳全镇27个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打造区域性社会化服务联盟,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近年来,甘州区不断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整合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积极构建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分工、标准化流程、企业化运营、平台化赋能服务产业体系;深化探索“保姆式”“菜单式”托管模式,全面开展土地托管、农机服务、水肥一体、统防统治等生产性社会化服务;全力攻关突破抽雄、收获等全程机械化技术瓶颈,示范引领玉米制种产业向“五化”现代种业基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