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4-12-19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扎实推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实落细,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不断扩围加力下,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1-10月,全市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02.54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从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92.38亿元,增长10.6%;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0.16亿元,增长23.9%。乡村高于城镇市场13.3个百分点。
从消费类型看,实现商品零售额97.75亿元,增长12.0%;实现餐饮收入4.79亿元,增长7.0%。餐饮收入低于商品零售5个百分点。
从类值看,全市限上单位22类主要零售商品中,有16类主要商品零售额呈现正增长,增长面为72.7%。其中占比前三位的汽车类、粮油食品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9%、14.9%、7.7%,合计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9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和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6.1%和9.9%,合计下拉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1个百分点。
从县区看,1-10月,六县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均呈增长态势,其中除山丹和民乐增速较前三季度小幅提升外,其他县区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二、支撑因素
(一)以旧换新效果明显。据市商务局数据,截止11月6日,全市提交消费品以旧换新申请21138单,补贴资金2303.97万元,累计带动消费3亿元。在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下,汽车、家电等相关商品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1-10月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9%(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78.8%);家电类零售额增长27.4%,比前三季度加快13.3个百分点(当月零售额增长157%,比8月当月加快42个百分点),两类商品零售额占全市限上限额以上消费品的比重达29%,有力拉动全市消费品市场的稳步增长。
(二)入库企业拉动有力。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加大商贸企业培育入库力度,与行业部门联合摸排达标入库企业,积极指导达标企业升规入库纳统。2024年2月份以来,全市共新增入库商贸单位48户,新增单位实现零售额6.23亿元,同比增长3.5倍,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3个百分点;10月份新增入库商贸单位8户,累计实现零售额0.25亿元,同比增长247.2%,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2个百分点。
(三)成品油消费支撑显著。今年以来,油价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叠加文旅热度较高出行需求增加及汽车类销售火热,带动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持续增长。1-10月,占全市限上商品零售26.4%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7%,拉动全市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个百分点。
(四)基本生活保障类商品稳定增长。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织纺织品类和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合计增长15.7%,合计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1个百分点,稳定支撑全市限上限额以上消费品增长。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批发业行业拉动力持续减弱。今年以来,受年度新入库种子批发企业较多的因素影响,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销售额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随着种子企业季节性因素影响、2023年年度新入库种子企业年底基数较大的因素影响以及重点批发企业支撑逐渐减弱的影响,批发业行业拉动力持续减弱。1-10月,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落28.3、9.3和2个百分点。从种子企业看,在库的47户种子批发企业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46.9%,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落120.3、11.4和5.5个百分点,对限上批发业销售额的拉动力由一季度的26.7个百分点减弱到1-10月的仅拉动6.8个百分点,拉动力减弱19.9个百分点;从重点批发企业看,占比较大的山丹县的甘肃新西部炉料公司受上游工业企业的生产和市场价格因素影响较多,销售额自3月份起逐月回落,拉动力持续减弱。
二是重点县区住宿业增长压力较大。1-10月,全市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3.5%,较前三季度回落1.8个百分点。六县区中占比超过90%的甘州区和临泽县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分别下降6.3%和1.6%,较前三季度分别回落1.1和4.3个百分点,下拉全市限上住宿业营业额4.9和0.3个百分点。
三是重点企业支撑减弱。1-10月,上年累计零售额过亿元的23户重点企业实现零售额仅增长2.1%,比前三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低于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9.7个百分点;仅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2个百分点,拉动力比前三季度减弱0.4个百分点,拉动力减弱。
四是消费品市场结构不优。1-10月,石油及制品和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26.4%和27.4%,分别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个和4.9个百分点,成为影响限上消费品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升级类消费需求明显不足,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3%,通讯器材类下降6.1%,化妆品类下降9.9%。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促消费政策效应。一是扎实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见效,注重促消费扩内需等相关政策有效衔接,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不断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二是加强以旧换新政策宣传,让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相关政策与补贴信息,用活用好政策“工具箱”,放大政策效用。三是围绕百货、家电、家装、成品油等重点领域,加大促销力度。进一步加强回收体系建设,优化回收流程,确保废旧家电得到妥善处理。
(二)促进企业发展挖潜量。一是批发业方面支持引导工业企业产销分离,促进批发业快速增长;提供金融支持,扶持本地种子批发企业做大做强。二是零售业方面加大成品油市场监管力度,支持限上石油零售企业稳定发展;继续实施促消费措施,支持汽车销售企业稳定发展;抓住“以旧换新”的良好机遇,促进家电等企业快速增长。三是住宿餐饮业方面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吸引外地游客来张,突出地方特色,培育行业龙头。
(三)全力扩充商贸主体存量。各县区政府加强商务、市场监管、税务、统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全面摸排本县区超限、近限企业情况,建立拟入库培育库,相关部门实行信息共享,不定期走访企业,摸清企业发展现状,及时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创造条件培育其成熟入库,对符合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入库标准的企业,指导、督促申报入库,积极推动年度企业入库纳统工作,增强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后劲。
(四)持续巩固消费基础。持续推进已出台的各项稳就业政策,大力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发展,持续通过稳岗补贴、创业贷款、税费减免等措施稳定就业规模,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就业稳定性和持续性。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者要素收入和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巩固居民增收的基础,多渠道改善市场和就业预期,提升经济活跃度和就业市场景气度,不断提振居民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