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备用网址

图片
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 > 政府文件 > 按主题分类 > 卫生、体育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掖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
索引号
620700004/2022-01229
文号
张政办发〔2022〕80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市卫生健康委
生成日期
2022-05-25 15:25:01
是否有效

张政办发〔2022〕80号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掖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各单位:

《张掖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23日


目??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 3

一、“十三五”主要成绩 3

二、存在的不足 7

三、发展机遇 8

第二章 总体要求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发展目标 11

第三章 重点任务 12

一、巩固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 12

二、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14

三、推进中医药健康“医养结合”服务 17

四、全面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 19

五、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25

第四章 规划保障 27

一、加强组织领导 27

二、加大投入力度 27

三、完善政策保障 28

四、强化考核督查 28

附件:张掖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重点项目 29

张掖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主要成绩

“十三五”时期,全市中医药得到快速发展,中医药体系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提升和中医药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健康张掖”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中医药发展政策有效落实。制定实施《张掖市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张掖市贯彻落实〈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等12个政策性配套文件,将中医药产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从项目资金、能力建设、人才培养、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加大中医药发展扶持力度。将中医床位补助提高到同级综合医院床位补助标准的1.5倍,达到1.2万元/床;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加大对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药产品的供应保障、定价报销、宣传培训和临床应用等工作力度,促进中药合理使用。

(二)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市、县区政府成立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卫健委(局)设立中医管理科室。除肃南县民族医院为二级乙等医院外,全市其余5家市、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均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6县区综合医院全部加挂中西医结合医院牌子,并设有规范的中医科。投资2.23亿元,新建市、县中医(民族)医院业务楼6.11万平方米;加大投入为基层医疗机构配置中医诊疗设备4万多台件。全市82家乡镇卫生院和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了中医综合服务区,并持续发挥作用。

(三)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至2020年底,全市医疗机构共开设中医病床2202张,占医院总床位数的21.43%;每千人拥有中医病床1.8张。市、县级中医医院门诊、住院患者中医治疗率分别达到60%和70%以上,中医非药物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超过20%;综合医院门诊中药处方、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分别不低于15%和8%。高台县、山丹县创建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和“甘肃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甘州区、民乐县被命名为“甘肃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区”。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高台县人民医院、甘州区人民医院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民乐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为全国首批“中医药工作示范妇幼保健机构”,甘州区妇幼保健院被确定为“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备用网址中医药特色妇幼保健机构创建单位”。全市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创建为“甘肃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

(四)中医药人才队伍逐年壮大。近年来,先后招录290名中医药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市、县区医疗机构多渠道引进本科及以上中医药人员210名。遴选368名中医药人员赴外进修培训;举办“西医学中医”和“中医学经典”培训班112期,培训各级临床医师2483人次。建立市级全科医师培训基地7个,轮训培养1700名基层中医药人才。市县区乡村四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出师3批、477人。全市32人被评选为甘肃省名中医、基层名中医、乡村名中医,6家祖传中医被评为中医世家。

(五)基层中医药工作力度递增。制定实施《张掖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广泛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定期举办中医适宜技术专项培训和技能大赛,85%以上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县、乡、村及社区医护人员普遍掌握了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和6项食疗保健技术。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100%。全市累计发放健康工具包35万个,市、县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巡讲260场次,电视台循环播放《养生堂》等健康题材节目860多期,成功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市、县区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中医药保健养生理念深入人心,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

(六)中医药全程参与疫情防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优势作用,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中西医联合诊疗方案,成立张掖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控领导小组,抽调高年资中医药专家组成市级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建立中西医结合救治、会诊、查房、病例讨论制度,“一人一案”辨证施治。推广使用中医药系列“甘肃方剂”,确诊病例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到100%。强化中医药预防,市、县区各级医疗机构购买煎药筒,抽调相关医务人员免费送药,疫情期间为医务人员、集中隔离点人员及监测点工作人员等免费发放中药汤剂9万余包,中药配方饮片冲泡剂6000多袋,中药避瘟香囊6900余个。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广大群众推送预防食疗方剂和中药预防方,普及疫情防控科学知识。

(七)中医药产业稳步发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建成连片1000亩以上种植基地50个;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基地达到17.43万亩;培育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7个、面积2万亩。推广中药材种植新技术、新成果21项。认定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16万亩,9家企业取得中药材GMP、GSP、GAP认证,建立中药材加工制造科技试验示范点31个,引进大黄、当归、党参、板蓝根新品种11个,编制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22项,依托河西制药公司研发出安尔眠胶囊、妇女养血丸2个全国独家药品品种;联盟甘肃中医药大学,研发新产品21项;投资1.5亿元在民乐生态工业园区新建中药材产业创业创新孵化园—西部药都;建成中药材营销专业合作组织285个、交易市场7处;成功举办3届中国(甘肃·民乐)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洽谈对接中医药产业发展项目30多个,签订合作协议累计金额67.1亿元。有序推进张掖湿地旅游中医养生康复中心、甘州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民乐县中医医院医养结合养护院等19个医养结合项目的建设与实施,累计完成投资7837万元,配备医护人员225名,每年为群众提供针灸理疗、药浴养生等中医养生康复服务8万多人次。依托市、县中医医院及相关企业开发保健养生茶、药膳产品50多种,扶持253家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养生保健服务。

二、存在的不足

(一)财政投入不足,配套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政府财政对公立中医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投入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价格和医保政策对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优势的支持力度不大,相关政策无配套措施;符合中医诊疗特点和规律的服务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发展和传承创新缺乏系统长足的项目资金支持。

(二)中医药人才匮乏,总量相对不足。中医药专业人才短缺,尤其是名老中医、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等高层次、高职称中医人才严重缺乏;基层中医专业人员紧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后劲不足;从事中药材研发的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力量薄弱;缺乏针对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的高层次研发人才和营销人才,新药研发力量和企业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三)产业发展规模较小,带动力不强。全市中药材加工企业中尚无年销售上亿元的企业,还未形成比较完善的中药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全市目前开发生产并投入市场的产品市场份额占有不足,竞争力不强。全市专门从事中药材产品加工、分级包装、贮藏的企业数量少,且多数企业从事处于产业链上游、科技含量较低的中药饮片初级加工阶段,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中药材产业基地规模已基本形成,但以板蓝根、黄芪为主的主导品种规模还较小,中药材主导品种不突出,产业发展的主线不明确。

三、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的认识高度和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政策密度和工作力度前所未有,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重磅文件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中医药工作作出指示,把振兴发展中医药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赋予中医药“五种资源”(即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的精准定位。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

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实施《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甘肃省中医药条例》。市委、市政府也相继制定《张掖市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张掖市中医中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落实方案》《张掖市贯彻落实〈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配套文件,提出实施中医药服务建设九大工程,从实施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工程、中医医疗机构体系完善工程、中西医结合发展工程、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中医药文化传播工程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给予了中医药事业在新时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施路径。“十四五”时期,全市中医药发展处在战略机遇期、服务拓展期和机制完善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以推进传承创新为主题,以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为重点,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促进中西医结合,统筹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张掖建设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惠民。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中医药成果惠及人民,保证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二)坚持传承创新、突出特色。把传承创新贯穿中医药发展全过程,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在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永葆中医药薪火相传。

(三)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改革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积极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激发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四)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统筹兼顾中医药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注重城乡之间、区域内外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中医药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发展目标

至2025年,全市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市、县中医医院床位使用率达到90%以上,诊疗人次占全市医院年总诊疗人次比重、出院人数占全市医院总出院人次比重均达30%以上。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相对合理,特色优势更加突出,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全市中医药专业人员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及以下的比例达到5:4:1,高级职称人员占总人数比例达到10%以上。中医药服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中药材绿色生产标准化水平和中药加工制造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全面提升,现代化服务水平匹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市建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万亩,标准化种植率达到60%以上;建立中药材品种圃100亩、繁育圃1000亩、优质示范基地10000亩,重点推进20—30种张掖道地和特色优势药材基地建设,力争建成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25万亩;全市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率达50%以上,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全市新培育中药优势企业10户以上。公民中医健康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实现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为“健康张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章 重点任务

一、巩固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

(一)强化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市、县中医医院基础设施、设备配置及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中医诊治水平。推进标准化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强化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县级中医医院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诊疗能力。到2025年,市中医医院建成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新建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努力建成河西区域中医服务中心;县级中医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民乐、高台县中医医院创建市域中医医疗中心。

(二)提升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市级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规范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中医诊疗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6县区综合医院要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的建设规划,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在人员配备、科室设置、业务开展等方面形成中西医结合的医疗优势;医院临床医务人员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3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10%,中医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比例达20%以上,门诊中药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15%,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7%。

(三)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平台,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推动建立融入中医药内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开展高危人群中医药健康干预,提升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平。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加强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指导,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到2025年,全市乡、村两级中医药服务实现“无盲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服务基层的职能进一步彰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

(四)促进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健康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中医类医院,大力发展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和护理院,提供中医特色的老年病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诊所。大力发展社会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二、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一)深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张掖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学习“三明医改”经验,推动“三医联动”改革,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落实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内部分配、运营管理等自主权。实行公立医院院长负责制和聘任制。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完善多方监管机制,强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理顺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的激励约束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医保支付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付费。推行支付方式改革,实行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结报,提升医保保障绩效。全面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二)创新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模式。推动市、县中医医院医疗工作重心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变,积极探索建立融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医院发展模式,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延伸服务模式,中医多专业联合诊疗服务模式和多种中医药方法综合应用的治疗模式,加快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与实践。深入推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创新学科共建共享等办医形式,加大市级中医医院与县级中医医院合作力度,鼓励县级中医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探索开展县乡一体化服务,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三)大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实施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工程,遴选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的重点专科、优势专科或特色专科作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进行建设,重点加强皮肤病、肾病、脑病、骨伤、肝病等常见病、疑难病防治和治未病研究,积极开展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不断创新中医诊疗方法和防治手段,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到2025年,全市至少新列建1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10个以上中医重点专科列入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创建行列,建成18个以上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专病)和40个左右的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专科。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符合中医药岗位特点的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激励体系和职业发展保障体系,加强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西学中人才和中青年技术骨干的培养。多措并举,着力做好中医药人才引进,增加人才队伍数量,改善人才队伍结构。继续实施中医师承教育,多种途径引导名老中医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积极推进“互联网+培训”建设,依托上级医院优势资源,通过视频查房、远程授课、疑难危重病例会诊等有效手段,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不断改善中医药专业整体人才的学历、职称和专业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中医人才队伍。

(五)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和利用。实施中医药名方开发工程,对来源于国家经典名方目录中的中药复方制剂实施优先推荐报批,推动中药院内制剂转化开发。建立中药企业与医疗机构院内中药制剂研究开发转化联盟,发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传承创新发展“孵化器”作用,加快推进市域临床疗效好、需求量大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加强科技、医保、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等特色、优势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提升陇药竞争优势。深入开展民间中(藏)医药古籍、古方、单验方及特色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建立全市民间中(藏)医药保护名录并做好审核上报工作。加强对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的继承应用。系统总结全市各级名老中医、名中医临床诊疗经验,整理出版名医名家医案集。

(六)推动“互联网+中医药”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健康信息查询、电子处方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推动“互联网 + 中医药”的全方位健康服务。规范推广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等模式,二级以上公立中医(民族)医院积极建设线上中医会诊中心,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图文咨询、舌诊、处方开具、续方抓药等中医领域慢性病管理服务。加快推进以现有中医资源为基础,医、康、养结合的市域预约挂号、诊疗、配送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打造“张掖中医药”云平台和互联网医院,开发覆盖市域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门诊资源、特色医疗、中医保健服务在内的手机客户端,推动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进程。

(七)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独特作用。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建立健全重大疫情中西医协同防控救治机制,将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确保中医药全面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充分发挥其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运动创伤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到2025年,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互联网为依托,融入现代健康管理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形成并加快发展,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重大疫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和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推进中医药健康“医养结合”服务

(一)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康复资源配置需求,鼓励设立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疗养机构。加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服务能力建设,80%以上的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建有康复科。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必需的中医康复设备,推广中医康复适宜技术,提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康复医学与中医药学相融合、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辅具服务等康复服务。加强中医护理工作,在康复护理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护理方案,拓展中医康复服务手段。建立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与社区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让群众就近享有规范、便捷、有效的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二)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市、县中医(民族)医院和全市60%以上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中心(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设立治未病室(站),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70%以上的村卫生室开展中医健康干预服务。宣传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导引等中医养生运动,强化中医养生保健管理。鼓励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三)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推进中医药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设置老年病床数量不少于医院总床位的5%。鼓励和支持中医医疗机构托管或兴办养老机构,鼓励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或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快速就诊绿色通道。养老机构设置的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所实行备案制,不受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限制。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集医疗、护理、康复、居住等为一体的养老院和康复医院。

(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利用市域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中医药资源和多样的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山丹焉支山森林氧吧、张掖沙漠地质公园日光沙浴、高台大湖湾健康养生、临泽丹霞休闲旅游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名胜古迹、中药材种植基地、生产企业、中医药文化基地等中医药资源有效融入旅游产业发展范畴,重点发展中医药养生体验旅游、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中医药观光旅游等。鼓励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为游客研发、提供推拿按摩、足疗药浴、药膳美食、日光沙浴、中药茶疗等可体验、可消费的养生保健旅游系列产品,加快养生保健产品进景区、进宾馆、进餐馆步伐,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支持举办层次高、影响大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展览、会议和论坛。

四、全面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

(一)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支持,全面开展市域内中药材资源普查,力争完成《张掖市野生中药材保护名录》和《张掖市中药资源志》编纂工作。建立全市中药资源数据库,完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中药资源网络监测全覆盖并实现面向政府和行业提供服务。县级中药材主产区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完善中药材资源和野生中药材物种分级保护制度,保护药用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支持和鼓励中药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在民乐、山丹等地投资建设一批规模适宜的野生中药资源保护区、药用植物园、种质资源库和野生药材繁育基地,加强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繁育研究,建设国家及省、市级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中药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1.提升道地中药材优质种子种苗繁供水平。到2025年,全市建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万亩,标准化种植率达到60%以上。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合作联社,引导和鼓励省内外大型中药企业联合建设一批以中药材规模化基地共建共享为依托的跨地区中药材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民乐县“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备用网址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的引领带动作用,用足用活现有政策措施,把中药材种植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并纳入市域退耕还林、沙地治理、小流域治理、生态屏障保护等项目支持范围。

2.提升道地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优化道地中药材区域布局,集中连片创建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展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快技术集成配套创新。以全市中药区划系统为依据,选择最佳适宜区,建立中药材品种圃100亩、繁育圃1000亩、优质示范基地10000亩,科学建设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养殖)基地,重点推进20—30种张掖道地和特色优势药材基地建设,大面积推广种植中药材,区域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产量达20万吨以上,力争建成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25万亩。全市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率达50%以上。

(三)构建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

1.完善中药材交易市场功能。依托民乐县中药材种植销售中心及洪水镇、三堡镇、新天镇中药材批发市场和山丹县城北工业园区、高台县骆驼城、肃南县许三湾开发区中药材交易市场,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配送和仓储中心,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中药材期货市场。改造升级现有中药材专业市场,通过仓储管理、金融兑付、网上交易、代码识别、射频识别、快捷配送等系统整合,提高线上线下协同交易能力,构建集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中药材交易市场体系。到2025年,实现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

2.提升中药材电商经营水平。推进“互联网+中药材”营销工程。鼓励中小微中药材经营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及物流配送的集成应用。支持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以网络销售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中药材营销模式。

3.探索优质优价机制。探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营销优质优价机制,改变单纯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营销策略,鼓励企业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可视化的产品质量品牌标识和标志,让市场用户和消费者感受到产品质量的价值,促进形成优质优价机制。鼓励企业和医疗机构创新中药饮片采购方式,探索实施中药饮片优质优价机制和运行模式。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拓展港澳台及东南沿海地区等高端市场,形成市内外相互配套、相互依托的中药材市场体系。

(四)促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1.创建现代中药产业园。依托民乐生态工业园和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一产提质增效、二产迅速发展、三产拓展完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5年的努力,创建一批集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产地加工、特色产品开发、物流销售和休闲农业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中药产业园。

2.创新生产和监管模式。依据《甘肃省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行“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加工区)+种植基地(企业自有)”“龙头企业+加工车间+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引进省内外中药生产企业建设大宗地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和规范化加工基地或加工车间,重点开展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半夏、板蓝根等道地大宗中药材产地加工点,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

3.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质量监测技术服务平台和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实现道地中药材来源可靠、去向可追、质量可控、管理可及,逐步形成可追溯的倒逼约束机制,为下游用户选择中药材、中药饮片提供质量参考,提高道地中药材流通环节质量安全水平。规范中药材种植、加工质量管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法定标准。鼓励中成药、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在道地中药材产地探索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发展。产地加工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保证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干燥、包装、仓储及销售等全过程可追溯。

4.强化质量监督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药品生产活动和质量管理规范。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依据中药材、中药饮片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规范生产工艺和规程,配套完善质量检验检测标准。定期开展质量监督和抽样检验,针对性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确保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安全。

5.打造优势中药企业。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采取联合、重组、兼并或合资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高效整合,壮大企业规模。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帮扶措施,促进发展壮大。推动中药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支持民乐生态工业园区“西部药都”发展。以甘肃河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加大新药研制与开发力度,打造一批具备较先进制药工艺以及较强品牌拓展能力的企业。以甘肃本草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张掖金盛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山丹鑫泰中药材饮片加工厂、张掖众兴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推动传统饮片、精制饮片、超微饮片的生产加工,打造优质精品中药饮片。到2025年,全市新培育中药优势企业10户以上。

6.推进“三化”改造提升。支持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中药工业经济深度融合,对中药生产、管理、销售、仓储等环节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提高中药工业现代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运用现代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智能装备等,建设数字化车间;鼓励制药企业建设绿色工厂,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7.推进中医药新产品开发。鼓励研究开发当归、党参、黄芪、甘草、肉苁蓉、天麻、锁阳、枸杞、菊芋、玫瑰、百合、沙棘等张掖道地大宗药材及药食同源特色中药资源,研发生产中药新药、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药膳、普通食品等中医药大健康新产品。鼓励研发、生产中医药美容、护肤、洗发护发等系列产品和中医医疗辅助产品。促进中医药保健器械(具)、中药日化产品、中兽药、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开发应用。

8.推进创新成果转化。针对中医药产业急需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环节,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产学研结合,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支持骨干企业在省内外遴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产业化条件成熟、知识产权清晰的中医药创新技术成果在张掖孵化转化。改造升级现有中医药产业园基础设施,构建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生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能力。打通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资金链和产业链,让静态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力争在中药经典名方研发、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开发、中药保健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转化一批产业化创新成果。

五、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一)挖掘和传承张掖中医药文化精华。建设全市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系统挖掘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精华。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推出一批具有张掖特色、在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备用网址有影响力的影视、戏剧、专题片等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作品。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活动,打造张掖市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及优质产品。市、县区中医院应开辟中医文化长廊,采取举办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和中医适宜技术大赛等形式,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构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价值体系,扩大市域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

(二)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以中医药丰富的治疗养生手段或中医药历史典籍中丰富的名医名家、典故传说等为素材,挖掘蕴涵在其中的中医药文化核心思想,开发中医药适宜产品和中医药文创产品,整合集成中医药文化产业领域的政府政策信息、市场信息、文献研究、图片及视频展示等多种信息资源,建立中医药文化产业数据库,搭建中医药文化产业信息展示平台,实现中医药文化产业一站式浏览、检索、互动问答与推荐支持等多种服务形式;通过大量的中医药文化产业数据,构建中医药文化产业评价体系。

(三)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

1.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以中国(甘肃·民乐)中医药博览会为载体,坚持“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兴商、以商扶贫”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鼓励市域中医从业人员开展援外医疗,支持中医药机构与其他地区开展中医药交流合作。扶持中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等中医药服务机构,推动成熟的中药产品以药品、植物药、保健品、功能食品等多种方式在海外进行注册,全面推进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医药国际贸易。积极引导入境游客体验中医药健康旅游,整合推介中医药保健产品,提高境外消费者对张掖中医药的认知度,带动境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鼓励援外项目与中医药健康服务相结合。

2.加强中医药领域国际科技合作。鼓励并支持市域内中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中医药企业与沿线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针对沿线国家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开展中医药循证医学、基础理论和中药产品等重点领域研究,形成一批技术成果,推动中药产品和保健品在沿线国家上市销售,推动中医药的创新与开放发展。

3.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需求和消费特点,建立稳定销售渠道,培育壮大出口企业,扩大传统中成药系列产品的国际贸易,提高市场占有率。组织当归、党参、大黄、红芪、半夏、甘草等张掖道地药材及中药饮片积极参加国内外目标市场的展示展销活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贸易附加值。

第四章  规划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理顺、健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按照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合力,确保中医药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二、加大投入力度

落实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政策。加强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的成本核算,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充分体现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卫健、医保、财政等部门要细化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支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专项资金和甘肃省绿色生态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发挥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中医药产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优化重点企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机制。

三、完善政策保障

贯彻落实《中医药法》《甘肃省中医药管理条例》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体经济、企业技术创新和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中医药发展需要,优化中医医疗、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设施空间布局,扩大用地供给。

四、强化考核督查

落实县区、市直部门主体责任,建立《规划》实施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督查机制,将《规划》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评范围,加强对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的督导检查和跟踪调度,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卫健、发改、工信、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建立通报奖惩制度,并将考核督查结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工作进展缓慢、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县区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追责问责。

附件:张掖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重点项目

附件

张掖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重点项目

一、张掖市中医治疗康复中心建设项目

二、甘州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

三、临泽县中医医院康养综合楼建设项目

四、肃南县中藏医康复理疗中心建设项目

五、山丹县中医医院老年康复养老中心建设项目

六、民乐县中医医院业务综合楼建设项目

七、民乐县中医医院医疗救治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及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八、高台县中医医院急救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张掖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